培育新旅游模式 摆脱门票经济绊脚石成趋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国人休闲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目前,我国正处在必需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过渡的重要阶段,旅游活动既是享受需求,也是发展需求。根据国际旅游规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而2015年我国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方式的转变,特别是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从观光游转向了休闲度假、从奢侈消费发展为百姓常态化生活选项。
但要想让更多的人走出家门,进行休闲旅游,首先要降低景区门票的价格,不少景区动辄一二百元的票价,增加游客的出游负担,景区以门票收入为主的发展模式一直备受诟病。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偏贵,游客旅游体验差,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绊脚石之一。观光旅游转向旅游休闲,告别门票经济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景区门票价格偏高,表面上看可以增加门票收入,其实反而阻挡住了更多的潜在旅游者的脚步,并且拉低了当地的消费市场。从国外一些地方旅游业发展经验来看,门票收入的比例越小,说明这个地方旅游市场化程度越高,旅游产业的成熟度也越高。例如,欧美等旅游发达国家,旅游收入的提升很少是靠景区的门票来拉动。政府不断加大对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建成的景区的投资力度,发挥其公益属性。同时景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景区运行管理成本。
然而,即使在北京,门票收入仍占据A级景区所有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商品销售收入所占总收入比重不到3%。这就需要景区打破主要靠门票收入的单一经营模式。
旅游业所提供的收入,不仅仅体现在门票等直接收入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游客进入某地后对当地整个交通、服务业所产生的巨大需求,它对于拉动整个地区的消费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一个旅游者到某个地区去旅游,门票若是太贵,会增加他旅行消费中的负担,减免或免除门票费用后,还会对吸引游客有促进作用。事实证明,杭州西湖不再收门票之后,当地旅游业反而比收门票的时候更发达。
正是在此情况下,国家力推休闲旅游,将旅游休闲列为重大工程,并发布了《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打造千家新精品景区,缓解热门景区的运行负荷;提出到2020年,实现旅游投资总额达到2万亿元,并明确了包括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内的六大主要任务,旅游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在内的8个领域的重点建设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休闲旅游时代。
但是,要让景点门票价格下降,不能一直依赖管理部门的干预。如今旅游业已经实现高度市场化,要让门票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还得通过引导的方式等更合理的途径,让景区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因此,旅游业要从门票经济发展到产业经济,要积极创新思维、拓展思路,积极培育旅游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多元化经营,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逐渐摆脱“门票经济”的依赖,以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导,辐射产业链两端的产业集聚化发展模式,使景区经营收益综合化。对于不涉及文物保护因素的景区,可以从整个旅游产业链的角度提升创收,积极开发旅游商品、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新兴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