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亚洲象或不会回到原栖息地
近期,云南出现一群迁移的亚洲象,其声“声势浩大”,甚至进入了人类的居住区。专家表示,亚洲象的群体非常庞大,以及移动路线的不寻常,都是属于不太正常的现象。他们离开原先的栖息地已有五百多公里,更是创造了象群迁移历史以来的最长路径。
在大象迁移的路程中,踏入了人类生活区的范围,部分的农民土地遭了破坏,所摆列出来的农作物也被当做了大象群的“自助餐”,相关部门便采取措施,保护居民的生命安全,避免和象群出现正面冲突。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的障碍物引导象群移动,防止其向北迁移。
为什么象群会进行大量的迁移呢?
最主要还是食物的问题,亚洲象的食物以竹笋、嫩叶为主,专家猜测其原先的栖息地食物不足以满足象群需要,在加上人类对部分芭蕉树等可以作为亚洲象食物的领悟进行改造,改造成可以营收的橡胶树等,这便愈加的造成食物的不足。
在生态保护观念的驱动下,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繁衍的更快,亚洲象数量增加,而其栖息地面积又是固定的,这就造成生物群之间挤压,生存空间不足。
由此也衍生出一个问题,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前提下,如何对生态环境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而实现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且对动物们进行适当的保护呢?
以亚洲象为例,专家表示可以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将部分象群移动到国家公园中进行人工的养殖。以当前正在迁徙的亚洲象现状来看,其步伐速度是在加快当中的,而强制移动或许会造成象群的伤害,现提出的方法,便是以食物引诱的方式,在沿途中找到适合落脚的地点。
由此可见,不仅仅是象群,其他生态系统更同样引起我们的广泛注意。据悉,今年将建立一批国家公园,以为恢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助力。
此外,国家公园创立后,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进行弥补管理方面的成本,也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
该公园的设立,有利于扩大亚洲象的栖息地面积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食物短缺的问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而今年的主题正是如何在人类活动的日益扩大中,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更是为了促进其生态系统的恢复。
而在人类发展生产的过程中,无一例外的会对现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而如何减少其影响、或在破坏后如何进行恢复重建,一直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