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故居 刘铭传故居是在三河古镇上吗
刘铭传逝世至今,他的遗骨为何历经六次搬迁?刘铭传故居的故居介绍,刘铭传故居的介绍,刘铭传故居的主人小传,刘铭传故居的周边景观,刘铭传故居的对联上落款是什么生曾国藩?
本文导航
台湾名将刘铭传有后代吗
六次搬迁原因:
1、1896年1月12日,刘铭传在六安麻埠刘新圩去世,遗骨暂时安放在圩内,拟择时安葬。1896年春,一场大水冲毁刘新圩,刘铭传家人将棺材放在竹筏上运回肥西,葬于离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十几里远的金桥吴家院墙。
2、1958年“大跃进”时,平整土地,刘铭传墓被挖开。在当时省政府的支持下,刘铭传曾孙刘肃曾先生的夫人和亲戚去刘铭传墓地察看,发现刘铭传随葬品仅剩帅袍等少数物件。他们把遗骨捡出,包以帅袍残片,带回合肥火化,珍藏家中。
3、1964年,刘铭传的后人刘朝望的夫人周宗文由上海来合肥时,受刘肃曾先生的委托,将刘铭传骨灰盒连同后人刘朝望的骨灰送往苏州天平山灵岩寺保管。
4、1966年秋,苏州天平山灵岩寺住持通知将存放的骨灰盒取回。周宗文委托娘家侄儿周国保将刘铭传及刘朝望骨灰带回老家长丰县三十头村,趁天黑埋入村后坟地,堆成两个相连的小坟包。周国保及家人从来不敢透露这是刘铭传的坟墓,恐遭人盗掘。周国保去世后,由其老伴和子女负责看护祭扫。
5、2000年12月,因乡村土地统一规划需要迁坟,刘铭传遗骨运回了合肥刘氏家中掩藏;
马骐老先生说,2000年12月13日是刘铭传骨灰发掘的日子,他作为合肥市地方志专家,和合肥市文物考古专家程如峰先生,应邀作为见证人和记录人。当时,二十多位刘铭传后人齐聚发掘现场。刘铭传骨灰盒出土时已严重腐烂,一碰就破,不过,骨灰保存基本完好。此后,刘铭传骨灰暂时放在其后人家中轮流保管。
6、2011年4月12日魂归故里
刘学亚介绍道:“4月12日上午7:36,刘家家族后辈数百人将在小东门小花园集中,从那儿护送我们的先祖、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从小东门顺着长江路慢行到大西门,我们护送到大西门的时候再沿着合六路奔向先祖的故乡。”
刘铭传故居是在三河古镇上吗
四周筑有内外两道深深的壕沟,壕沟内的水是从大潜山引来的金河水。四周的围墙用石头砌成,其上共建有五座碉堡。故居的外壕东南、东北角各建有一座大吊桥(现已改建为石桥)。各桥分别有两层门楼七间,旧时住有兵勇保护圩子。过外吊桥进圩,便是内壕沟,再是吊桥和门楼。进入内壕沟,才是刘铭传家族居住的内宅。正大厅为三进,每进十三间,头进与二进之间的天井院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主要为女眷居所,正厅大门面对外壕沟的月牙塘,月牙塘的两尖角内弦是一个矩形荷花池,池中有花圃。刘铭传故居正大厅的西南角是西式洋楼,三间两层,小巧玲珑,楼上藏书,楼下住人。正大厅北面又有一座两层五间的“钢叉楼”。据说,故居的对面大潜山侧有一“老虎洞”,故而特建“钢叉楼”用于“压邪镇圩”。“盘亭”是刘铭传专为陈列国宝“虢季子白盘”特地建造的。位于“钢叉楼”的后面,它四面环水,只有一座石桥可以相通。1950年元月,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先生亲自护盘进京,将“虢季子白盘”献给国家。从此,这件“虢季子白盘”一直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盘亭”北面的九间厅,是刘铭传居家时宴客会友的场所。故居的西北有座霸王墩,为古人类的遗址;故居的东南有个大堰,是当年为建造故居取土烧砖瓦形成的一大片水面。堰中有小岛两座。较小的那座小岛正好位于九间厅后,曾经是刘铭传居家时的弹药库。大岛上面是一座读书亭,仅架一座栈桥与外相通。刘铭传故居开放时间:8:00——18:00
刘铭传纪念馆游记
刘铭传故居原建有房屋数百间,是合肥郊县当时一处规模宏大的私家圩宅,原建筑现多数不存。故居四周清雅静穆,风景怡人,现仍有当年刘铭传亲手栽植的广玉兰,虽经百年沧桑,至今仍高大挺拔,香飘四方。据说,广玉兰是慈禧太后赐给淮军的,后来被刘铭传等淮军将领带回合肥栽种。广玉兰如今已成合肥市的市树。
刘铭传故居一日游
刘铭传(1836~1895)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合肥人。清咸丰四年(1854)在乡办团练。咸丰九年率团练助湘军攻陷六安。同治元年(1862)编为李鸿章淮军开赴上海,长期在苏南、浙江等地与太平军作战,由千总、都司升至总兵。所部号“铭军”,为淮军主力之一。同治四年,率部赴山东镇压捻军,后擢为直隶提督。同治六年,在湖北安陆尹隆河为赖文光东捻军所败,经鲍超驰救得脱。次年,领军赴陕西镇压回民起义。光绪十年(1884)督办台湾军务,抗击法军。次年台湾设省,为首任巡抚。光绪十七年因病离任。任内除加强海防、整饬吏治外,又开办铁路、煤铁矿以及新式学堂等事业,对开发台湾多有贡献。有《刘壮肃公奏议》。合肥旅游景点之肥西刘铭传故居旅游攻略:自驾路线合肥市内自驾刘铭传故居路线:合肥市区——高河西路——合六路——G312——X042
刘铭传故居门票多少钱
在刘铭传故居附近,还有刘铭传本家、淮军记名提督刘献延营造的刘五房圩子;刘铭传家侄、“铭军”后期统军刘盛休的蟠龙墩圩子;刘铭传孙辈、江苏候补知县刘朝璞的鸽子笼圩子和淮军创始人之一、两广总督张树声所建的张老圩子;张树声之弟、记名提督总兵张树屏所建的张新圩子;淮军将领周盛波、周盛传兄弟所建的周老圩子,以及淮军将领唐定奎、叶志超、潘鼎新、王孝祺等人和他们的家庭所建的大大小小圩子,星罗棋布,方圆百里,形成了一个十分壮观的独特建筑群,被世人称为“淮军故里圩堡群”。
曾国藩十二字挽联
众峰环拱受约束; 万象纵横不系留。涤生曾国藩。曾国藩号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