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阅江楼 阅江楼肇庆全景图
阅江楼的历史,阅江楼的介绍,肇庆市阅江楼的基本简介,肇庆市阅江楼的建筑结构,广东阅江楼的叶挺独立团团部,国庆节到肇庆阅江楼没有预约可不可以进去参观。
本文导航
阅江楼为什么盖了600年
清代阅江楼是文人墨客云集吟咏之所,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陈恭尹、翁方纲等均有题咏。阅江楼还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陈列面积278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主要有《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文物陈列》、《端砚春秋》陈列,国内各地的艺术珍品也经常在本馆临时展出。
阅江楼在多少年建的
阅江楼是在肇庆市端州区正东路东侧石头岗上,南临西江。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历代有修缮,名称也屡次更变,初为崧台书院,继称东隅社学,明崇祯十四年(1641)始命名阅江楼,清初曾改名镇南楼,不久复称阅江楼至今。
肇庆市阅江楼免费开放
此地原建有石头庵(年代不详),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间(1431~1435年),将庵改建为松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阅江楼。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塌毁。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此,阅江楼基本形成现有格局。此后曾多次修缮。民国期间,该楼屡遭日机轰炸,后楼、西楼破坏尤为严重,1959年按原貌重修。1971年大修,将楼面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阅江楼肇庆全景图
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楼高两层,分南、北、东、西4座。其中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饰有鳌鱼宝珠。东西两侧楼为卷篷顶。院内设水池、假山,植米兰、葵树,清幽雅静。南门前石阶下置石狮1对。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现存5块。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书的“阅江楼”木匾。
广东阅江楼的叶挺独立团团部
肇庆市江滨东路阅江楼,阅江楼坐落在肇庆市城区正东路石头岗上,居高临下,在西江河畔。宣德六年(1431年),肇庆知府王莹将石头庵改建,名为崧台书院。崇祯十四年(1641年)再度改建,正式立名为阅江楼。500年来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写下许多想象雄奇的诗篇。登楼凭窗眺望,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江中浮光点点远接天际,对岸青山连绵,文明、巽峰二塔与阅江楼隔江相对,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由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于1925年11月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团部即设在此。它的前身是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周恩来建立的铁甲车队。1926年5月,作为北伐先遣队开赴湖南。7月攻克湖南醴陵和平江等县城。8月27日和29日,在湖北咸宁的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斗中,协同击溃军阀吴佩孚的主力。独立团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被誉为“铁军”。阅江楼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濒临西江。1959年重修并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朱德为纪念馆题了馆名。
阅江楼建议游玩时间
您好,正在为您查询相关信息,为您查询到相关信息后,将立即为您解答,请稍等片刻【摘要】
国庆节到肇庆阅江楼没有预约可不可以进去参观【提问】
您好,正在为您查询相关信息,为您查询到相关信息后,将立即为您解答,请稍等片刻【回答】
是的,肇庆阅江楼采取的是预约参观的政策,需要提前七天进行预约,可圈可点的是参观该景点是免费的【回答】
グッ!(๑•̀ㅂ•́)و✧【回答】